认知策略: 心智解读训练
认知策略: 心智解读训练 (Theory of Mind)
目的: 训练孩子理解及推测自己或别人不同的心理状况 (例如: 信念、思想、意图、感受、愿望、情绪等) 的能力,并组织这些资料来明白、解释和预测别人的行为和感受。
如何进行心智解读训练?
心智解读训练可以包括五方面 :
一、 互联注意
二、 视线侦察
三、 假想游戏
四、 辨认情绪
五、 信念
二、 视线侦察
三、 假想游戏
四、 辨认情绪
五、 信念
(一) 互联注意
目的: 训练孩子以眼神接触、指示、声音或说话来与别人分享自己对一件事物的情感或兴趣。
如何训练互联注意?
安排一件有趣或能吸引孩子注意的物件或一个扮相突然出现。
观察孩子有否用眼神接触、动作或语言指示与家长分享他对那事物的兴趣。若孩子没有互联注意的反应,家长可亲自示范,也可指示他用身体语言 (如:指着那物件)或说话(如:“看!”) 来向家长表达他的情感。
若孩子能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向家长表达他的兴趣,家长应称赞或加以奖赏孩子,以增加他与别人分享有趣事物的动机。
观察孩子有否用眼神接触、动作或语言指示与家长分享他对那事物的兴趣。若孩子没有互联注意的反应,家长可亲自示范,也可指示他用身体语言 (如:指着那物件)或说话(如:“看!”) 来向家长表达他的情感。
若孩子能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向家长表达他的兴趣,家长应称赞或加以奖赏孩子,以增加他与别人分享有趣事物的动机。
(二) 视线侦察
目的: 让孩子明白视线的方向可表露别人想要什么或愿望。
如何训练视线侦察?
1、预备不同的人物及物件图书。
2、训练孩子侦察图书中的人物想要什么。
2、训练孩子侦察图书中的人物想要什么。
例子(一)
家长问: “明仔想吃蛋糕还是糖呢?” (孩子指着或答:“糖”)
家长问: “明仔想吃蛋糕还是糖呢?”
3、若孩子答对了,家长可赞赏他,并说:“明仔看着糖,所以他想吃糖。” 然后家长可将蛋糕和糖换成其他物件或图片,如: 可乐、水; 衫、袜; 公园、学校; 火车、洋娃娃等同类型的东西。若孩子未能答对或明白视线方向的用意,可用箭嘴、圆圈等的视觉提示,让孩子更清楚留意视线方向和目标物件的关系。
4、可增加训练的难度至多过两样选择物件。
例子(二)
家长问: “乐乐想吃什么呢?” (孩子指着或答:“苹果”)
例子(二)
家长问: “乐乐想吃什么呢?” (孩子指着或答:“苹果”)
5、可将活动延引至日常生活中,家长可用视线表达自己想要的物件 (如: 衣服、食物),然后请孩子去拿取。
(三) 假想游戏
目的: 家长与孩子一起透过将某物件假设成另一样物件 (例: 将间尺联想作飞机) 或角色扮演 (例: 爸爸扮作怪兽、孩子扮作超人),促进孩子的联想力、模仿力及感情表达,并由假想游戏中认识真实世界。而家长亦能从中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何进行假想游戏?
假想游戏有许多不同的玩法,包括:
一、 物件替代 (例: 将卫生纸筒扮作火箭)
二、 用动作或语言表示想像的物件或人物 (例: 扮狗“汪汪”叫)
三、 赋予物件虚假、抽象性质 (例: 将花洒当作“落雨”)
四、 把感情赋予玩具 (例: 假装小白兔毛公仔因为吃了红萝卜而觉得很开心)
五、 让洋娃娃扮演 (例: 洋娃娃煮饭)
六、 进行角色或情景扮演 (例: 玩“医生病人”游戏)
一、 物件替代 (例: 将卫生纸筒扮作火箭)
二、 用动作或语言表示想像的物件或人物 (例: 扮狗“汪汪”叫)
三、 赋予物件虚假、抽象性质 (例: 将花洒当作“落雨”)
四、 把感情赋予玩具 (例: 假装小白兔毛公仔因为吃了红萝卜而觉得很开心)
五、 让洋娃娃扮演 (例: 洋娃娃煮饭)
六、 进行角色或情景扮演 (例: 玩“医生病人”游戏)
注意:
家长可先作示范,并加以解释及引导。
将假想游戏融入日常生活中,扩阔孩子的生活经验。如家长和孩子可观察天空,看见蓝天白云时,问孩子:“那朵云像什么呢?”; 看见雷雨交加时,家长则可问孩子: “你觉得天空开不开心呢?”
着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孩子天马行空的主意是可以接受的,但也要鼓励他们逻辑性思考(如: 车子跑马观得很快,所以它很“赶时间”)。
将假想游戏融入日常生活中,扩阔孩子的生活经验。如家长和孩子可观察天空,看见蓝天白云时,问孩子:“那朵云像什么呢?”; 看见雷雨交加时,家长则可问孩子: “你觉得天空开不开心呢?”
着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孩子天马行空的主意是可以接受的,但也要鼓励他们逻辑性思考(如: 车子跑马观得很快,所以它很“赶时间”)。
(四) 辨认情绪
目的: 透过训练孩子辨认情绪的能力,让他们能多留意自己及別人的情绪,更能明白愿望或信念与情绪的关系,而对别人的感觉产生同理心及共鸣。
如何训练辨认情绪?
辨认情绪可分为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 辨认情绪面谱 (相片 – 开心、不开心)
第二阶段: 辨认情绪面谱 (线条图 – 开心、不开心)
第三阶段: 辨认情绪面谱 (相片 – 嬲、惊)
第四阶段: 辨认情绪面谱 (线条图 – 嬲、惊)
第五阶段: 辨认情绪 (处境故事 – 开心、不开心)
第六阶段: 辨认情绪 (处境故事 – 嬲、惊)
第七阶段: 辨认情绪 (愿望)
第八阶段: 辨认情绪 (信念)
第一阶段: 辨认情绪面谱 (相片 – 开心、不开心)
第二阶段: 辨认情绪面谱 (线条图 – 开心、不开心)
第三阶段: 辨认情绪面谱 (相片 – 嬲、惊)
第四阶段: 辨认情绪面谱 (线条图 – 嬲、惊)
第五阶段: 辨认情绪 (处境故事 – 开心、不开心)
第六阶段: 辨认情绪 (处境故事 – 嬲、惊)
第七阶段: 辨认情绪 (愿望)
第八阶段: 辨认情绪 (信念)
(五) 信念
目的: 训练孩子理解自己或别人的信念和愿望,从而明白及估计他们的行为。
如何训练“信念”?
训练孩子去了解自己或别人的信念是困难的,但可以循序渐进,而信念大概可以分为九个层面:
第一层面: 立场替换 (简单/复杂)
第二层面: 愿望估计行为
第三层面: 看见引致知道
第四层面: 知识估计行为
第五层面: 别人的信念
第六层面: 错误信念 – 预计不到的位置或内容转变
第七层面: 错误信念 – 物件的外表及真实的区别
第八层面: 错误信念 – 想像及实质存在的事物的区别
第九层面: 明白笑话、讽刺、嘲笑或比
第二层面: 愿望估计行为
第三层面: 看见引致知道
第四层面: 知识估计行为
第五层面: 别人的信念
第六层面: 错误信念 – 预计不到的位置或内容转变
第七层面: 错误信念 – 物件的外表及真实的区别
第八层面: 错误信念 – 想像及实质存在的事物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