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故事的运用
什么是社交故事呢?
社交故事给孤独症者提供了准确的信息,针对他们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形。这种写下来的信息对孤独症者在各种社交情形的反应能提供一个积极的支持。
这种形式是从1991年开始运用的,社交故事也能成功地被运用到教学业能力。最近美国姊妹学校心灵之春的专家来星星雨指导我们教学,跟我们分享如何做社交故事。因此在一对一的教学中才真正开始运用社交故事。出乎我意料,效果非常好。下面以我的一个个案给大家分享一些具体经验。
个案的基本情况:我有个学生叫乐乐,6岁,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都很强,但是脾气比较差,与人配合学习能力弱。当要求他做一件事情时,如果他不愿意做他会大声喊,也会坐到地上,坚决不过来。在上课的过程中,想看自己喜欢的手机或图片时,会直接动手拿。做作业时,嘴巴会不停地说话。很难安静地上完一节课。他认识很多的汉字,喜欢手机、地铁、其他交通工具。
第一个:上画画课
我每天都要上画画课,有时候我跟老师上课,有时候我跟妈妈上课。上课的时候我要好好地表现,这样妈妈会很高兴,老师也会喜欢我。
上课的时候:
1.听到老师或妈妈叫我上课,我要马上过去。
2.我要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上课。
3.嘴巴要闭上,保持安静。
4.认真地看着书本,认真画。
做完作业,我可以去用手机听音乐,也可以看地铁。
第二个:当我在学校里遇见老师
在学校里,有时候我会在院子里遇见老师,有时候我会在教室看见老师。看见老师我很开心,我可以走过去跟老师打招呼。如果我这样做,老师会很开心。我可以:
1.远远地看见老师,朝老师笑笑。
2.可以向老师点点头来打招呼。
3.我也可以跑到老师跟前站好,跟老师说“老师好”。
4.我也可以走过来,告诉老师我正在干什么。
这样做,老师会奖励我玩会宝马车。
第三个:今天上课我要做的事情
每天我都要上课,上课时我要看看今天我要做的事情。我今天要做的是:
1.画水果树并涂上颜色
2.认识职业(司机、老师、医生、护士)场所(车站、学校、医院)
3.画地铁
4.读社交小故事
5.和妈妈一起写日记:我今天做了什么?
做完这五件事情,我就可以下课了。
以上是我写的几个小故事,简单总结一下:
1、小故事是针对孩子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情形而写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指导,让他明白我该如何面对和处理,即怎么做。
2、社交故事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综述,在什么情况会出现这件事情,我该怎么做,会有什么结果;第二部分是具体怎么做,列出来所有可以做的、适当的、期望的行为;第三部分是强化(奖励),这是最关键的。强化(奖励)可以帮助孩子塑造、建立适当的行为。
3、小故事的使用,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小故事可以让孩子自己带着,自我提醒,就像指导手册一样。当然,最初一段时间大人的提醒是非常重要的,最好大人拿着小故事提醒孩子。如果孩子自己认得,只需要只给他看,不要使用语言。
4、孩子能力不同,社交故事中也可以使用图片、照片、实物,因人而异。
附
自闭症干预之认知策略:
目的:
如何写及运用社交故事?
1、明白孩子正面对什么处境或困扰
2、确定你期望孩子在该处境上应有什么合适反应
4、可读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读或让孩子自己读。
5、与孩子一起讨论及解释故事内容
6、在生活中练习及实践。
社交故事的结构:
1、描述句子
2、透视性句子
3、指示性句子
4、肯定性句子